在这部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上映后的短短几天内,票房就迅速突破了9亿大关,成为了话题焦点。然而,意外的是,这部影片的走红并未让所有人欣喜,反而迎来了大量恶评,甚至一夜之间,电影的评分便跌至7分以下。许多人未曾看过影片就开始批评血腥暴力,甚至有网友质疑影片是为了“圈钱”而以爱国情绪为噱头。更有甚者,导演申奥的照片被恶意P成了遗照,网络上的指责声此起彼伏。
这部电影之所以引起如此巨大争议,究竟源于何种原因呢?让我们从影片的真实背景说起。《南京照相馆》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。那时,南京沦陷,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军照片时,偶然发现了记录日军暴行的底片。出于对历史的责任感,罗瑾冒着生命危险将其中16张照片加印,并将其藏匿在寺庙的墙洞中,这本相册成为了后来审判战犯谷寿夫的铁证。
展开剩余78%影片的导演申奥和制作团队为了忠实还原历史,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为了呈现1937年南京的风貌,团队特意在现代南京的城墙上使用投影技术,还原了当年战火的痕迹。而选角时,特意让身材较矮的演员饰演日军,身高较高的演员饰演中国人,力求精准还原历史。影片的英文名《Dead to Rights》(铁证如山)直指影片的核心,展示了历史的真实面貌。
然而,正当影片在口碑和票房上取得骄人的成绩时,突如其来的一波恶评让人惊愕。电影的豆瓣评分在短短几天内急剧下跌,部分观众对影片中的汉奸角色表示质疑,甚至有网友认为影片充斥血腥,可能对未成年观众造成不良影响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导演申奥的个人主页被数百张恶意生成的遗照刷屏,且一部分恶评背后竟是来自境外的水军。尤其是一位北京博主公开表示,自己连一万块钱都不愿为影片买票,还提到日本近年来对中国的“贡献”,言辞激烈,引发了网络上对其“跪舔日本”的愤怒回应。
不仅如此,随着电影的热播,日本方面也开始频频发声。东京电视台故意将“南京大屠杀”模糊化为“南京事件”,试图降低事件的历史严重性。多家日本企业也威胁,如果影片票房突破10亿,将会撤资,并表示要让中国的经济“退回清朝”。这显然是对电影成功的反应之一,也是某些势力试图通过舆论操控来阻止历史真相的传播。
最为令人不齿的,或许是网络上的水军活动。8月5日,一名博主爆料称自己被拉入一个神秘的群聊,群里成员纷纷发布恶评,诋毁电影的血腥暴力,并称给每条恶评支付几块钱。这些水军在领完任务后,还会截取截图以此领钱,甚至为了多赚点钱,互相指使、配合组织。博主试图唤醒群员们的良知,却发现其中仍有不少人“理直气壮”地表示,“只要能赚钱,为什么不做?”
面对这些恶意攻讦,导演申奥并未惊慌失措,反而在公开场合上表示:“战争从未结束。过去,我们用武器伤害,而今天,我们用舆论。”申奥的话语,不仅深刻道出了现实,也暴露了当下某些力量通过操控舆论来攻击历史真相的险恶意图。
尽管面临外界的恶意抹黑和舆论攻击,《南京照相馆》依然凭借自身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情感表达,赢得了大批观众的支持。导演申奥通过电影中的微小细节,展现了普通人在绝境中的抵抗精神。比如在影片中,一位母亲怀抱被摔死婴儿的强颜欢笑,她的痛苦并非通过暴力画面展现,而是通过面部的特写和她内心的挣扎,传递出巨大的情感冲击。
面对“适不适合孩子观看”的质疑,申奥回应道,影片将一直等待这些质疑者长大,因为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。导演强调,记住1937年南京的血,绝非为了仇恨,而是为了让这段历史永远不被遗忘,不让悲剧重演。
88年过去了,南京的伤痛并未因时间而消散,相反,随着这部影片的上映,历史的记忆被重新唤醒。随着《南京照相馆》在全球范围内的放映,更多的观众将与中国人民一同面对那些试图被掩盖的历史真相。而那本藏在“吉祥照相馆”中的相册,将继续跨越时空,在2025年的夏天,成为一个民族坚决不忘历史的有力见证。
发布于:福建省百川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