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法两国地理接壤,且同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大国,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塑造出了各自独特的国家文化。
法国的崛起源自欧洲大陆,深受陆权文化的影响,而英国则在英吉利海峡与北海的激荡波涛中,逐步孕育出独特的海洋文化。
英吉利海峡曾将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隔开,然而历史上,英国(英格兰)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。中世纪时期,英格兰的国王曾在欧洲大陆拥有庞大的领土。直到17世纪,英国以32万英镑的价格出售了敦刻尔克,才彻底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个桥头堡。
今天的敦刻尔克,作为法国第三大港口,年吞吐量接近4000万吨。
▲敦刻尔克(红点处)位于英吉利海峡东北部
展开剩余92%除了二战中的著名敦刻尔克大撤退,早在中世纪,英法两国围绕敦刻尔克展开过许多复杂而纠缠的历史斗争。
为何英国要出售敦刻尔克这一重要的欧陆桥头堡?敦刻尔克在英法关系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?
▲敦刻尔克:除了大撤退,还有更多的历史故事
英法两国的形成,深受公元4至6世纪席卷欧洲的民族大迁徙影响。
公元476年,西罗马帝国在民族大迁徙的冲击下崩溃。随之而来,曾被罗马称为“蛮族”的多个民族,在其废墟上建立起了新的国家。
到了公元6世纪,日耳曼部落中的法兰克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,迅速扩张,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之一。与此同时,另一支日耳曼部落——盎格鲁萨克逊人,征服并定居了不列颠岛的南部,建立了七个国家,进入了所谓的“七国时代”。
▲法兰克王国的扩张
公元843年,法兰克帝国在国王死后被分割成三个部分。经历多次分合后,这三个部分分别演变为今天的德国、意大利和法国。
与此同时,不列颠岛上的威塞克斯王国统一了七个英格兰王国,最终建立了英格兰王国。
▲英格兰的统一
随着封建政权的建立,曾经肆虐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部落,也开始感受来自其他国家的侵扰。来自北欧的维京人,作为日耳曼人的一支,开始大规模劫掠英格兰及西欧沿海地区。
为了应对维京人的威胁,公元911年,西法兰克王国与维京人的一支——诺曼人,签订了协议,赋予诺曼人西北部沿海的土地,成立诺曼底公国。诺曼人向西法兰克王国效忠,这也为诺曼底公爵日后征服英格兰埋下了伏笔。
诺曼底与英格兰相邻,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诺曼底成为了通往不列颠的战略跳板。
▲诺曼底公国
西法兰克王国的政治结构较为松散,地方贵族掌握着大部分领土,法兰克国王的权力较为有限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法兰克国王决定通过增强中央集权来扩展自己的权力。
1066年,英格兰的国王去世,诺曼底公爵威廉趁机发起征服,成功跨越英吉利海峡,征服了英格兰。
▲诺曼底入侵
这时,英格兰的国王和法王平起平坐,但英格兰国王同时也是法王的封臣——诺曼底公爵,二者的关系复杂而微妙。
1154年,随着诺曼王朝的灭亡,法国安茹伯爵亨利二世通过血缘关系继承了英格兰王位,并通过联姻获得了法国境内最大的公国——阿基坦公国。
亨利二世统治下的英格兰,其领地包括法国的诺曼底、安茹、阿基坦等地,总面积接近法王的领土的五倍。英格兰的强大成为了法兰西王权集权进程的最大障碍,甚至对法国的统治构成了威胁。
▲英王对法王的威胁
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,英格兰与法国围绕领土、王位以及中央集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。
1214年,法王腓力二世在布汶战役中击败了由英格兰主导的反法联军,英格兰的诺曼底、安茹领地被法军占领,英格兰失去了大部分在法国的领土。
英法之间的争斗并未就此结束,越来越多的法国领土被卷入了这场纷争。
▲法兰西和英格兰的争夺
敦刻尔克所在的佛兰德伯国,是当时欧洲最重要的纺织业中心之一,也是英格兰羊毛的主要出口地。佛兰德的布鲁日、根特等城市因其繁荣的贸易而在欧洲占据重要地位。
1294年,英法再次爆发战争,佛兰德因与英格兰有密切的经贸关系,又因反感法国王权的扩张,选择与英格兰结盟对抗法军。
法军占领佛兰德后,佛兰德贵族展开了反抗,最终在1302年金马刺战役中打败了法军,但佛兰德未能保持其半独立地位。
▲佛兰德的独立斗争
在1302年,法王腓力六世登基,佛兰德爆发了农民起义。面对起义,佛兰德伯爵向法王求援,最终法军成功镇压了起义,并加强了对佛兰德的直接控制。
法王削减了英格兰与佛兰德之间的羊毛贸易,作为报复,英格兰决定禁止向佛兰德出口粮食与羊毛。
法王随后宣布切断敦刻尔克与英格兰的商贸联系,双方的冲突持续升级。
▲商贸禁令
为了报复法王,英格兰国王向法国王位提出自己的宣称,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法王的王位。
在此背景下,1337年,法王下令收回英王在法国加斯科涅的领地。加斯科涅是法国重要的红酒和铁器产地,英王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反应,最终导致了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。
百年战争的过程中,英军多次占领法国领土,并在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中大获全胜,英军的长弓成为战场上的决定性武器。
▲百年战争
随着战斗的持续,法国逐渐恢复了对领土的控制,并最终在1453年收回了所有英格兰的领土,百年战争正式结束。
此后,法国加速了统一民族国家的建设,英格兰则将发展重心转向海洋与海外殖民地。
▲法国统一
百年战争后,敦刻尔克和周边地区重新恢复了生机,成为了法国重要的贸易港口。14世纪末,敦刻尔克的城市建设迎来了高潮,防御工事与港口设施得到扩建。
进入15世纪后,敦刻尔克成为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,最终在1477年,随着勃艮第公国的灭亡,佛兰德成为了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一世的财产。
▲马克西米连与妻子玛丽
从1506年起,敦刻尔克成为西班牙的属地,并脱离了法国的直接统治。
随着百年战争的结束,英法两国的关系逐渐转向新的发展方向。英格兰将目光转向不列颠群岛的内政,而法国则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中央集权。
到了16世纪末,英格兰已不再把法国的领地视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,开始专注于海洋扩张。
▲16世纪欧洲
与此同时,法国加强了中央集权,并将目光投向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,积极扩展对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影响。
16世纪,佛兰德地区属于西班牙的属地,西班牙通过对该地区的税收进行榨取,积累了大量财富。
由于宗教改革后,尼德兰的大部分民众皈依了新教,而西班牙坚持天主教,因此,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洗行动。
1568年,尼德兰的起义爆发,尽管起义者曾占领敦刻尔克,但很快被西班牙收复,西班牙将敦刻尔克改建为私掠船的基地。
西班牙的私掠船从敦刻尔克出发,劫掠敌国商船,这使得敦刻尔克成为了臭名昭著的海盗港口。
▲私掠船的围堵
然而,敦刻尔克的海盗活动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。
到1603年,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,苏格兰国王詹姆士继位,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关系逐步融合。
▲詹姆士一世
查理一世在位时,由于与议会的权力争夺,英国爆发内战。最终,由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击败了保王党,查理一世被处决。
法国在这期间处于路易十四的统治下,王权空前强大,法兰西成为欧洲的霸主。
然而,敦刻尔克成为了两国的共同利益焦点,克伦威尔与路易十四达成协议,共同支持法国在南尼德兰的扩张。
1657年,英法达成协议,英方派出6000名陆军和一支舰队协助法军进攻南尼德兰。
经过激烈战斗,英法联军成功占领了敦刻尔克,并把它交给了英国统治。
▲克伦威尔与路易十四
敦刻尔克的获得,标志着英法在这一地区的利益达成一致。
然而,英法两国的联盟并未持续太久。随着法国的强势崛起,敦刻尔克成为了双方竞争的焦点之一。
结尾部分
发布于:天津市百川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