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多久没清理过家里的冰箱了?
之前在微博上刷到过一个新闻,江苏南京一位王先生,悄悄把妈妈囤在冰箱里的20多斤“老冻肉”扔了,其中有些甚至冻了一年半。
他说,知道扔了妈妈可能还会接着囤,但该扔还是得扔……
因为这些放太久的冻肉,不光营养没了、肉也变味,还可能藏着李斯特菌!
要是感染了这种菌,会头疼得厉害、又吐又拉,严重的还可能引发败血症、脑膜炎,孕妇感染甚至可能流产,真不能大意。
要是你家也有爱囤冻肉的家人,建议转发给他们看看,提醒一下:冻肉也是有保质期的!
展开剩余80%冷冻肉,最好别超过这个时间
大家总觉得冰箱冷冻层像个“保鲜保险箱”,肉往里面一塞,放多久都没事。
但其实,冷冻只是让细菌“休眠”,不是把它们“杀死”,时间久了,肉的品质照样会下降。
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早就给过建议:不同的肉,冷冻保质期差得很远。
1、畜肉(猪、牛、羊肉)
切成小块分装的话,建议别超过4个月;要是整扇肉没切开,比如带骨的猪腿、牛肋排,最多也别超过10个月。
之前我家冰箱里有块过年剩下的羊腿,冻了快一年,拿出来化冻后肉发乌,炖的时候汤里飘着一股怪味,最后只能倒掉,白瞎了好几百块。
2、禽肉(鸡、鸭、鹅)
保质期比畜肉短点。整只冻的话,别超过8个月;剁成块的话,最好3个月内吃完。
小编姐姐家孩子就特别爱吃炸鸡,她总趁超市打折囤鸡胸肉,有次忘了时间,冻了半年多,煎的时候外面焦了,里面还是干柴的,孩子咬了一口就吐了,说“像在嚼纸”。
3、 加工肉(香肠、培根、丸子)
这类肉本身加了调料和防腐剂,但冷冻久了也不行。香肠、培根别超过2个月,速冻丸子、鱼丸最多3个月。
之前我清理冰箱时,发现一包去年双十一买的鱼丸,袋子都冻得硬邦邦贴在肉上,撕开一看,丸子表面都起了一层白霜,吃起来又干又腥,果断扔了。
可能有人会说:
“我家冰箱温度低,放久点没事吧?”
“我家冰箱温度低,放久点没事吧?”
其实不管冰箱温度多低,时间一长,肉里的脂肪会氧化,蛋白质会分解,不仅营养流失,还可能产生有害的醛类物质,吃着没味道是小事,吃坏肚子才麻烦。
肉类怎么储存更安全?
想让冻肉放得久、吃得放心,储存方法得讲究。
小编在网上总结出几个简单好操作的窍门,大家可以试试:
分装成“一顿量”
买回来的肉别整块冻,先切成一顿能吃完的大小,用保鲜袋或保鲜盒分开装。
比如牛肉切成炒菜的薄片,猪肉分成包饺子的肉馅,这样每次拿出来不用化一大块,也避免反复解冻冷冻。
我现在每次买肉都这么做,要吃红烧肉,就拿一小块带皮的;想做牛肉炒青椒,就取一包薄片,特方便。
贴标签记日期
用马克笔在保鲜袋上写清楚“肉的种类+购买日期”,比如“猪里脊 2024.6.15”。
之前我总记不清哪块肉先买的,结果新肉压在旧肉上面,旧肉越冻越久。现在贴了标签,每次先吃日期早的,再也没浪费过。
别反复解冻
肉一旦化冻,表面的细菌会快速繁殖,再冻回去,细菌数量只会更多。
要是一次吃不完,化冻后赶紧分成小份,剩下的马上放回冷冻层,别在室温下放太久。
上周我妈来家里,把一块冻排骨化了半天,说要挑出一部分炖萝卜,结果剩下的又冻回去,我发现后赶紧扔了,这种反复折腾的肉,风险太高了。
生熟分开放
冷冻层也要分区,生肉、海鲜放一层,熟肉、速冻饺子放另一层,中间最好用隔板隔开。
我家冰箱抽屉专门分了“生食区”和“熟食区”,避免生肉的血水污染其他食物,之前有次没注意,生鸡肉的水滴到了速冻包子上,结果包子蒸出来有股腥味,太可惜了。
怎么解冻肉类?
其实正确的解冻方法很简单,记住这三个:
冰箱冷藏解冻
提前把肉从冷冻层拿到冷藏层,让它慢慢化冻。
比如晚上想吃排骨,早上出门前从冷冻室取出来,放进冷藏室的盘子里,晚上回家正好化透。这种方法最安全,细菌不容易繁殖,肉的口感也最好,就是需要提前规划。
冷水浸泡解冻
要是忘了提前准备,可用密封袋把肉装好,泡在冷水里,每隔半小时换一次水。
注意一定要用密封袋,别让水直接接触肉,这样能减少营养流失。上次我突然想做红烧肉,用这个方法,半小时就化好了,肉的口感和冷藏解冻的差不多。
微波炉解冻
着急做饭的话,微波炉的解冻功能也能用,但要注意别化过头。
把肉放进微波炉,选“解冻模式”,中途翻一下面,看到肉表面软了、能切开就行,剩下的一点硬芯可以在炒菜时慢慢化开。
发布于:北京市百川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